10月21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全运年看广州系列发布会——“广州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玉印重点介绍了未来将如何布局发展细胞基因领域,以及将配套推出的重点支持政策。
2030年计划建成全链条产业生态
形成超千亿级产业集群
王玉印表示,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也是新型工业化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细胞与基因产业具有前瞻性、颠覆性特征,致力于解决遗传病、肿瘤等重大疾病治疗难题。从战略布局出发,细胞与基因被列为广州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正是这一逻辑的生动实践。到2030年,广州计划建成全链条产业生态,形成超千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高地。
按照全市构建“12218”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作部署,由工信局牵头在全市生物医药领导小组下设细胞基因产业专班,主要推动以下重点布局与政策支撑:
打造“人无我有”的政策高地
国家三部委赋予南沙试点企业依托医疗机构开展限制类细胞移植治疗技术临床应用、允许外商投资企业从事干细胞等开发应用的政策,在国家政策推动下,广州实现两项全国首例突破(全国首例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临床应用、全国首个输血依赖型β-地中海贫血基因治疗临床应用)。为配套落实国家政策,去年,全市以一号文形式印发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其中,专门提出“培育壮大细胞和基因治疗等未来产业”,支持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机构合作开展细胞和基因领域的基础研究与临床试验,建设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发展。南沙区出台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从技术应用、洁净车间建设、临床试验、场景应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扶持。下一步,将探索细胞基因领域地方立法,从政策层面支持探索“10+n”医疗签证等试点工作,健全相关管理规定与实施细则,为医疗机构和企业提供更规范、更安全的政策环境。
打造“人有我优”的创新链与产业链
加快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分中心(细胞与基因、AI+制药方向)公共转化平台建设,推动“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装置加速完善细胞制备标准化体系,打造CRO/CDMO平台,完善国家实验室、重点医院和研发机构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一条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高速通道。目前,全市该产业链上游聚焦基因编辑工具、细胞培养基、生物样本库及核心设备研发,中游覆盖病毒载体、基因编辑、细胞培养及质量控制等产品开发,下游加速临床应用与商业化。下一步,将绘制广州细胞基因“产业画像”和发展路径图,建设黄埔、南沙、越秀、荔湾四大价值创新园区,组建院士专家智库,推动设立生物医药产业基金,吸聚全球龙头企业和顶尖项目落户,为产业全生命周期提供全方位保障。
打造“人优我专”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目前,广州已启动建设大湾区临床级细胞种子库、干体细胞质量控制与临床评价中心、大湾区细胞与基因产业公共服务中心、大湾区生物治疗健康效应评价中心,“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计划绘制人体40万亿细胞动态图谱,广州实验室同步开发“Bio-OS系统”整合56万余组全球基因组数据,集成AI大模型技术,多平台共同聚焦干细胞质量标准化管理,重点服务于临床转化和产业创新,并通过“产学研金服用”融合模式降低企业准入门槛,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下一步,将基于广州脐血库谋划建设广州公共干细胞资源库,侧重于干细胞尤其是脐血干细胞资源的采集、存储、共享与转化;谋划建设细胞质量控制与评价中心,侧重于细胞制备与治疗全过程的质量标准建立、检测评价与风险控制,为行业提供第三方质控服务,形成“资源支撑+质量保障”的协同发展格局。
来源:广州日报
视频:广州广播电视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