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开展还有147天!
健老护小工程、老年人优待提升工程……广州推进20项卫健重点工程
发布人:医博会 发布日期:2022-03-07 阅读量:751

2月28日,广州市召开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会议暨全市公共卫生委员会工作推进会,总结2021年工作情况,部署推进下阶段工作。市长郭永航讲话,副市长谭萍主持。


会议指出,过去一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论述精神,担当作为、改革创新,抗疫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医疗高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下一步,要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扛起守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政治责任,加快推进健康广州建设向纵深发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以实际行动和扎实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强调,要聚焦重点领域,全面提升卫生健康工作实效。要强化常态化防控,扎紧外防输入关口,落细内防反弹措施,提升应急处置能力。要加快健全公共卫生治理架构,促进组织实体化、运行制度化、工作规范化。要充分发挥改革试点带动作用,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推进医疗高地建设,增强基层服务能力,让信息科技更多赋能健康服务。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强队伍建设,推动财政投入向基层倾斜,加快推进卫生健康领域重点项目建设,不断建强服务阵地。要加强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机制,确保各项任务落细落实。


会议以视频形式开至各区。市有关单位、驻穗医疗机构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广州卫建委将在毫不放松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2022年将重点实施20项工程;包括院士项目引领工程、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工程、AED扩面工程等20项卫生健康工程,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抓手,全面推动广州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广州卫健委今年推进20项重点工程


数读2021年广州卫生健康工作



  ●健康指标

  ◎居民健康指标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人均期望寿命达83.18岁

  ◎孕产妇死亡率为3.57/10万、婴儿死亡率为1.65‰,创1991年有统计记录以来最低数据、最好成绩

  ◎重症孕产妇救治成功率达99.68%,重症儿童救治成功率达98.73%


  ●医疗资源

  ◎全市医疗卫生机构5814个,床位10.65万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18.77万人

  ◎广州地区三甲医院增至42家,“复旦版”全国百强医院保持9家,排名前十专科数量增至40个

  ◎广州呼吸中心建成投入使用

  ◎“农村一元钱看病”已在881个村卫生站实施,覆盖率达94.12%


  ●疫情防控

  ◎截至2月26日已接种新冠病毒疫苗4991.5万剂、2089.9万人,全程接种覆盖率达104.1%

  ◎完成加强免疫1014.1万人,占18岁及以上人口数的64.9%

  ◎共有检测机构136家,核酸检测能力达104万管/天,有305个“愿检尽检”检测点、149个“黄码”检测点和26个24小时检测点

  ◎应急动员条件下,可设立16709个检测点,确保2天内完成全市全员核酸检测任务


  ●公卫建设

  ◎实现市、区、镇、村四级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全覆盖

  ◎公共卫生委员会内设8个防治专项小组,构建全方位广覆盖的公共卫生体系

  ◎新建56个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成人接种门诊,在新冠疫苗接种中投入使用

  ◎老年人流感疫苗免费接种完成36.4万人


  ●医学研究

  ◎启动8家研究型医院建设,27个临床专科建设和70项高新重大特色技术攻关稳步推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医学科研基金项目、市科技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立项创历史新高,分别达162项、70项和142项


2022年广州卫生健康工作新目标




  • 制定并实施高水平特色医院“1+9”建设方案

  • 布设实验室检测45分钟可及服务圈

  • 2022年,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达120家

  • 2022年底,实现100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接入“广州健康通”

  • 完成地铁站点、“三站一场”等交通站场、市属学校合计800台AED的配置

  • 设置8名市级公共卫生首席科学家、11名区级公共卫生首席专家、187名社区公共卫生总师

  • 2022年,培养不少于3500名基层医生,实现80%以上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向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出诊等服务

  • 老年友善机构覆盖率力争从2021年的30%提升至80%;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指导率达60%;全市创建不少于22个符合条件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 为广州市户籍和持有有效居住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卡

  • 2022年,力争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3.5名;两年内,实现各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倍增


今年推进的部分卫生健康重点工程


党建工作“2+3”工程

在综合考量各单位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的基础上,重点选树公立医院制度建设的两个示范(1家综合性医院、1家专科医院)和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的三个示范(公立医院抓党建“四有”工程、公卫单位抓“固本强基”工程、机关处室抓模范机关“三个表率”目标等3个基层党组织)。


院士项目引领工程

重点推进钟南山院士重大和突发传染病诊治技术和产品孵育转化研究体系、侯凡凡院士居家腹膜透析质量体系、宋尔卫院士区域乳腺肿瘤防治示范体系等项目建设,引领提升广州市传染病、肾脏病、乳腺疾病诊疗能力和水平。


高水平特色医院建设工程

针对委属医院特色不够明显,综合实力与省部属医院有较大差距,在“顶天立地”格局中的地位作用有待加强的现状,制定并实施高水平特色医院“1+9”建设方案(1个总体方案、9家委属医院三年行动专项方案),对标对表形成任务清单,并将建设工作纳入绩效考核。


AED扩面工程

扩大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配置数量和覆盖范围,提升公众应急救护能力。2022年,制定出台广州市AED配置方案,明确公共场所AED设置原则、配置标准、维护方式等具体内容,并按照配置标准,完成地铁站点、“三站一场”等交通站场、市属学校合计800台AED的配置。


疾控核心能力提升工程

着力在实验室建设

人才队伍建设两大方面提升能力

在实验室建设上,实施“1+4”项目即市疾控中心进一步拓展技术,实验室技术能力达到国内省级疾控中心第一梯队水平;布设实验室检测45分钟可及服务圈,越秀区、白云区、黄埔区、番禺区4个区域检测中心对标市级疾控中心重大公共卫生检测能力开展建设。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实施“四个一批”项目:即引进一批专业技术力量,确保在编在岗的疾控中心人员配备情况国内领先;外送培养一批技术骨干,从市、区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选派中青年骨干到国内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先进地区、先进单位全脱产跟班学习;内部交流培养一批实战人才,实施市区人才双向定岗锻炼计划,实现市、区业务能力一体化建设;遴选一批区域专家,设置8名市级公共卫生首席科学家、11名区级公共卫生首席专家、187名社区公共卫生总师,分别承担不同层级技术引领和业务咨询指导工作。


卫健“攻城拔寨”工程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完成市一医院磐松楼2号楼、市中医医院新址工程、市红会医院住院综合楼、市八医院医护值班综合楼、市胸科医院第一第二批肺科楼和综合住院楼、市惠爱医院芳村院区明慧楼等项目建设;按计划实施市一医院整体扩建、市八医院三期、市惠爱医院芳村院区明泽楼、市十二医院易址新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市妇儿中心南沙院区、增城院区,中山大学附一医院(南沙医院)等项目建设。


智慧就医工程

扩大“广州健康通”应用范围,2022年底,实现100家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接入“广州健康通”。拓展互联网医院服务模式,全市三级甲等医院全面普及互联网医疗服务,为患者提供精准预约、在线复诊、远程会诊、电子处方、延伸医嘱、送药上门等服务。增强民生服务精准度,在12320热线和网站中设立卫生健康服务民意调查和定期分析机制,精准掌握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和对卫生健康服务的要求,有针对性地予以研究解决。


签而有约工程

优化升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通过“广州健康通”实现为签约居民提供在线签约、健康咨询、预约就诊、健康管理等服务。推进签约居民健康数据整合,利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数量、服务质量等信息,规范履约行为,确保“签而有约”。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平台与医保系统业务衔接工作,减轻基层负担。探索修订医保基金购买基本医疗服务项目范围。2022年,培养不少于3500名基层医生,实现80%以上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向符合条件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出诊等服务,增加签约居民的获得感。


健老护小工程

出台医养结合能力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2年,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达120家,创省级示范机构2家;老年友善机构覆盖率力争从2021年的30%提升至80%;65岁及以上失能老年人健康指导率达60%;全市创建不少于22个符合条件的老年友好型社区。推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创建活动,实现每千常住人口托位数达3.1个,总结推广广州市托育机构优质服务示范点经验,推动11个社区普惠托育试点。


老年人优待提升工程

提升老年人优待服务水平,为广州市户籍和持有有效居住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办理老年人优待卡。


全科医生倍增工程

推进《广州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出台市区两级全科医生转岗和规范化培训方案。2022年,通过全科医生转岗和规范化培训,力争实现每万名居民拥有全科医生数达到3.5名;两年内,实现各区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倍增目标。


来源:广州新闻发布、广州日报、南方日报、广州广播电视台